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遵循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推进美丽山东建设,奋力谱写美丽中国建设省域篇章。全省各地积极行动,开展创新示,打造美丽建设实践样板。现向社会充分展示各地美丽建设成果,推动形成人人参与、人人行动的生动局面。让我们共同努力,共建共享美丽山东,为美丽中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黄河三角洲地区作为滨海盐碱地的典型代表区域,未开发利用土地近800万亩,盐碱地超过270万亩,且重盐AG九游会官方平台碱比例高、盐碱成因复杂,改良难度极大。同时还面临着淡水资源不足、海陆环境质量统筹以及农业经济效益兼顾等问题。东营市针对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提出盐碱地生态种养循环的高效农业发展新模式:即采用生态系统的理论和生态工程技术,以“宜粮则粮,宜草则草”为原则,建立盐碱地种植制度,构建盐碱地耐盐牧草种植—饲草畜禽养殖—生物有机肥利用—设施农业高效栽培的生态循环农业生态系统,同步融合现代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现代农业技术,集成打造“高质、高值、高效”的盐碱地“粮—草—牧—园”种养循环生态农业模式,通过科技赋能与生态循环,破解盐碱地治理难题,助力美丽山东建设。
一是聚焦数字化赋能的分区治理。团队研发了国际先进的盐碱地空天地一体化监测与应用技术,通过卫星遥感、无人机AG九游会官方平台遥感、地面传感器网络等多种手段,研制了东营市全域及农业示范区7.6万亩盐碱耕地数字土壤“CT”,实现滨海盐碱地土壤盐分、土壤水分监测,助力农业数字化转型,实现盐碱地分区、综合利用。
二是聚焦土壤改良。研制大垄体配施土壤调理剂、膜下滴灌等改土、节水新技术,实现了快速降盐、地力提升、增产、节水的目标。筛选获得具有高效促生功能菌株12个,研制了盐碱地专用菌剂复合肥。通过土壤盐碱消减与培肥技术,耐盐牧草健康调控技术,改变了传统盐碱地治理模式,降低了改良材料与工程治理措施投入,土壤含盐量由种植前11‰下降为2.6‰。土壤有机质提高25%左右,速效氮磷钾养分提升50%以上。
三是聚焦健康养殖和粪污资源化的生态循环。引进国际先进设施、自主雪花羊品种及微生物菌种,采用生态环保的先进养殖技术,实现了资源高效利用、产品优质、环境友好;安装粪便处理发酵装置,建立生态种养循环模式,循环农场千元产值环境影响指数约为0.021,显著低于传统养殖模式(0.03-0.06)与种植模式(0.57-0.60)。提出海水蔬菜与水产养殖生物的种养殖结合技术,通过植物根系的吸收、吸附作用和物种竞争相克机理,消减水体中的N、P等污染物质,从而改善水环境。明确了农业废弃物好氧发酵重金属钝化的微生物—基因交互机制,挖掘了通过调节氧气浓度改变宿主微生物实现提高好氧堆肥中的抗性基因的途径。配合畜禽粪污等农业有机固废资源化处置技术,建立种养生态循环模式,实现农业无机氮减排21%,化肥投入减少25%,农业有机废弃物利用率达到100%。
四是聚焦重度盐碱地设施种植的四高同步。构建了以经济效益、水资源消耗与土壤质量为目标的循环农业系统,搭建了以粮食种植、大田耐盐牧草种植、草饲动物养殖、盐碱地、葡萄、西瓜、南瓜等瓜果种植以及盐碱地设施蔬菜瓜果种植的“多元”结构。同时,在土壤含盐量10‰左右的盐碱地上,创新设计出原土种植床、根区水盐肥调控等技术,原土栽培出的西红柿具有高产、优质、节水、节肥等特点,其中蛋白质含量、番茄红素及苹果酸等含量明显高于低盐土壤普通种植模式,是典型的盐碱地特产。
五是聚焦农旅融合的多元发展。依托中国科学院黄三角研究中心科研设施、项目的种养设施,建设盐碱地科普研学体验基地,进一步丰富了黄河口国家公园入口社区业态。建成后在经济效益方面,可实现年净利润约0.5亿元;在生态效益方面,每年可处理畜禽粪2万吨、干秸秆3万吨,生产有机肥2万吨,可辅助用于改良盐碱地2万亩;在社会效益方面,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的融合创新,创制中重度盐碱地综合利用东营模式的产业化版本,在我国盐碱区实现“技术模式+产业化模式”同步辐射推广。
- 2025/08/22锦波生物旗下3款「ProtYouth®」
- 2025/08/22中国粮食安全“十五五”:在变局中开新局构
- 2025/08/22祝贺!西安培华学院刘毅团队荣获陕西省科学
- 2025/08/222025大湾区生物医学研讨会落幕:万海细
- 2025/08/22鹏华医药科技股票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