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波士顿科学宣布,Farapulse脉冲场消融(PFA)系统获美国FDA批准扩展适应症,
此次获批,基于ADVANTAGE AF研究数据。结果显示,术后12个月症状性房颤无复发率达85.3%,经验丰富医生操作后提升至91.4%,且无严重安全性事件报告。
波士顿科学计划于2025年内推动CE、日本及中国监管批准,并启动ReMATCH IDE临床试验,评估该系统对二次消融患者及合并典型房扑病例的疗效。
解读:全球PFA器械市场规模有望于2026年突破80亿美元。此次突破,波科将打破美敦力在持续性房颤PFA领域的垄断。
7月8日,美国强生医疗科技旗下子公司Biosense Webster,向加州中区联邦法院提交动议,要求法官依法推翻陪审团此前作出的4.42亿美元反垄断判赔裁决。
强生在动议中九游会股份有限公司称,陪审团未能证明其市场支配地位及“超竞争定价”行为,反而证据显示导管产品定价具有竞争力且质量持续提升。
公司强调,临床支持服务为免费提供,不存在利用服务捆绑迫使医院采购高价导管的情况。而原告Innovative Health则反驳称,强生长期通过垄断手段打压第三方导管再处理企业,导致医院被迫高价采购原厂耗材,并呼吁法院颁布永久禁令以遏制后续侵权行为。
解读:目前,强生正通过法律程序挑战裁决,案件进展或对全球医疗设备再处理行业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7月3日,美国FDA发布紧急警告,强生医疗科技旗下Abiomed公司的Impella心脏辅助系统自动控制器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可能导致血流动力学支持不足,进而引发患者生命危险。截至6月13日,该问题已导致3例死亡病例,但尚未报告严重伤害事件。
此次问题涉及所有型号的Impella AIC,核心缺陷在于设备连接时可能无法检测到心脏泵,且无视觉警报提示。
解读:此次事件是Impella系列产品的又一次重大安全危机。2024年,Abiomed曾因同类设备问题发起召回,涉及49例死亡;2023年另一版本泵也曾因电气故障被一级召回。目前,FDA已将此次警告纳入“强化医疗器械召回计划”试点项目,以加速高风险问题沟通。连续召回事件,暴露了Impella系统在软件兼容性与硬件可靠性上的长期隐患,可能对强生心血管设备市场声誉造成深远影响。
美国纽约南区联邦法院上周裁定,强生医疗科技旗下子公司Ethicon(爱惜康)因违反与生物技术公司ChemImage的合作协议,需赔偿766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5.5亿元)。此前,法院已于2025年5月认定Ethicon存在违约行为。
双方于2019年签署协议,由ChemImage为Ethicon开发用于手术的AI光学成像技术,并约定以研发及监管里程碑作为支付条件。2023年项目进度滞后后,Ethicon以未达里程碑为由单方面终止合作。ChemImage随后起诉其违约及强生干预合同履行。
法院判决ChemImage获赔包含4000万美元合同终止费,及逾3700万美元知识产权损失赔偿,并采纳ChemImage主张的17%折扣率(Ethicon主张40%)。最终赔偿额在扣除ChemImage资产出售所得51万美元后确定为76,559,521美元。
7月8日,美国脊柱技术企业Highridge Medical宣布,与德国医疗巨头B. Braun(贝朗)达成协议,获得明星产品activL腰椎间盘的全球独家授权,并计划于2025年底前在美国启动生产与上市。
解读:此次合作标志着Highridge从颈椎间盘领域向腰椎市场的战略扩张,其核心产品Mobi-C颈椎间盘已占据美国市场领先地位,activL腰椎间盘将填补其在腰椎动态固定领域的空白。
Highridge母公司ZimVie,于2024年从Zimmer Biomet分拆后,被私募基金收购,此次合作被视为独立运营后首个重大产品布局。全球腰椎间盘置换器械市场规模,预计2026年将突破40亿美元,Highridge通过差异化技术引进策略,有望在美敦力、史赛克等巨头的竞争中开辟新赛道。
该公司专注于治疗性血浆置换(TPE)技术,通过清除血液中的炎症因子、受损DNA及衰老相关代谢产物,延缓衰老进程并改善健康寿命。此次融资,将加速专利技术的临床验证,并计划将诊所网络从美国8个州的24家扩展至50家,同时探索国际市场布局,并推动TPE在复杂退行性疾病中的应用。
解读:Circulate的核心技术,基于巴克衰老研究所(Buck Institute)的科研成果,联合创始人Eric Verdin博士团队通过临床试验发现,TPE联合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可使患者生物学年龄平均降低2.6年(基于多组学生物标志物评估)。该技术单次治疗费用高达8000-10000美元,目前尚未纳入医保覆盖,但已吸引超过1000例患者参与。
7月8日,三星电子宣布,收购美国数字医疗平台Xealth,旨在整合可穿戴设备与临床医疗系统,打造覆盖500余家美国医院及70多个数字健康解决方案的互联护理平台。
Xealth透露,未来计划开发基于可穿戴数据的AI诊疗辅助工具,并与三星家电产品(如空气净化器)联动,构建居家健康生态。目前交易已通过反垄断审查,预计年内完成。
解读:此举标志着,三星从消费电子向医疗服务的战略转型加速。收购将推动“预防性医疗”普及,通过超个性化数据分析降低医疗成本。Xealth的临床数据管理能力,与三星Galaxy Watch、Ring等设备的健康监测功能结合,将解决家庭健康数据与医院临床记录割裂的行业痛点,实现从日常健康追踪到医疗决策的全链路打通。
7月8日,美国神经血管介入器械企业QApel Medical宣布,创新产品Zebra神经血管通路系统获美国FDA批准。
该系统专为外周及神经血管介入手术设计,提供6F和7F两种规格,通过独特的激光切割条纹结构与优化的内径/外径比例,解决了传统导管在迂曲血管中支撑力与灵活性难以平衡的痛点。该系统在模拟手术中,展现出优异的跟踪能力与抗折性,能稳定通过颈内动脉虹吸段等复杂解剖结构。
公司计划于7月14-18日,在神经介入外科学会(SNIS)年会上展示该产品,并同步推进全美市场布局。
解读:此前,QApel已推出Hippo中风治疗系统,此次Zebra的获批标志着公司神经血管产品线进一步丰富,有望在神经介入器械市场占据重要份额。
7月8日,美国医疗科技公司Mendaera宣布,Focalist手持式机器人系统获美国FDA 510(k)许可,成为首款通过该认证的超声引导穿刺辅助设备。
该系统结合手持机器人技术、实时超声成像及智能软件,可提升多科室如泌尿外科、介入放射科,针具放置的精准度与一致性,尤其适用于经皮肾镜取石术等复杂操作。
公司计划2025年启动限量临床应用,2026年全面商业化,初期重点布局泌尿外科领域。此前,Mendaera已通过收购远程医疗技术公司Avail Medsystems强化协作能力,为未来多场景应用奠定基础。
解读:超声引导结合机器人技术,能减少辐射暴露并优化解剖可视化,Focalist的获批或将推动微创手术标准化。
近日,纳斯达克上市公司InspireMD宣布,CGuard Prime颈动脉支架系统正式在美国上市。该产品于上月同时获得FDA上市前批准(PMA)及CE认证,成为首款采用专利MicroNet网状技术的栓塞防护支架,旨在通过捕获栓塞碎屑和防止斑块脱垂降低中风风险。
新一代支架优化了输送与释放性能,结合大开环支架结构与小微孔网状覆膜,提供超过五年的持久栓塞防护;SmartFit技术无需锥形设计即可实现精准贴壁,简化手术流程。
解读:该产品已在30余国家取得两位数市场份额,在美国正式上市前,已经组建全明星商业团队,有望极大扩展其商业化成功。
7月7日,美国数字健康企业Berkshire Biomedical宣布,自主研发的COPA™口服液体药物分配系统,正式通过美国FDA的De Novo分类申请受理,目标审批日为2025年11月。
COPA™系统整合了高精度液体剂量控制、云端数据存储及远程医疗功能,可适配吗啡、羟考酮等受控药物,同时覆盖抗抑郁药物氟西汀的处方管理。该系统专为解决阿片类药物使用障碍(OUD)、慢性疼痛及抑郁症患者的用药依从性难题设计。
临床研究显示,该技术能将用药错误率降低至0.2%以下,减少60%的门诊随访需求。美国570万OUD患者中仅18%接受规范治疗,COPA™通过“去中心化”管理模式,有望将美沙酮居家治疗覆盖率提升3倍以上。
解读:该系统通过双生物(指纹+齿模)识别技术,确保药物仅限授权用户使用,并实时监测用药数据,为高风险患者提供居家安全用药解决方案。
近日,全球眼科巨头爱尔康(Alcon)宣布,收购生物技术公司LumiThera及其全球首个光生物调节(PBM)治疗设备。交易预计于今年第三季度完成,不含LumiThera旗下诊断设备业务。
PBM技术,通过三种特定波长非光毒性光疗,刺激视网膜线粒体能量生产,延缓病变进程。该设备专治早中期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已于2018年获欧盟CE认证,于2024年11月获美FDA认证,已在欧美应用。
临床数据显示,经两年PBM治疗,88%患者视力较基线%患者视力显著改善,至少提升1行ETDRS视力表,且97%患者无疼痛不适。
解读:干性AMD全球患者近2亿,是发达国家首要致盲病因,此前无有效疗法。此举填补了干性AMD早期治疗领域长期空白。此次收购,爱尔康将依托公司临床及商业化能力,推动非侵入性疗法惠及更多患者。
1.“颐通社”致力于提供准确、完整、有效的资讯信息,但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有效性,部分文字和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不做任何商业交易及或医疗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颐通社”内容发生偏差,我司不承担任何责任,包括但不限于法律责任,赔偿责任。
2.本声明未涉及的问题参见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当本声明与国家法律法规冲突时,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3.颐通社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颐通社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 2025/07/17【生物课件】第四章微生物代谢的调节(1)
- 2025/07/17微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影
- 2025/07/17鸟巢见证农业新变革根力多率先开创菌碳双补
- 2025/07/17深度解析:广东微生态平台引领AI+生命健
- 2025/07/17第五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初赛四强出炉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