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核生物的总称,除蓝藻外, 都能在厌氧条件下进行不产氧的光合作用; 在厌氧光照和好氧黑暗条件下均能异养生长;
温度:20-40º C,比好氧处理稍高; 溶氧:严格厌氧; pH: 6.5-7.8,且要求有较高的缓冲能力; 营养:对N、P的需求比好氧处理低3-5倍。
优点:运行成本低(能耗、药品用量少)、 污泥少且可作肥料、甲烷可作燃料; 缺点:出水质量较差,需后处理, 运行时间(启动时间)长,对毒物更敏感
必需消耗氧气 ——用于有机物的完全氧化、细胞AG九游会物质的合 成和内源性耗氧。 具有较高的污泥产率 ——当污水中的有机物含量高时,细胞的增 殖较快,因此污泥较多;由于污泥富含有机 质,所以应在经过适当处理后排放。
大换料 原料准备 沼气发酵液 或 活性污泥 池外堆肥 入池 加水封盖 发酵
溶氧:控制严格厌氧; 营养:最佳碳氮比是12—16; 固体颗粒尺寸:颗粒越小越好(有利于溶解); 发酵温度:50—58°C; pH:最适pH为6.4—7.2; 搅拌:需适当搅拌。
废水的好氧生物处理法 废水的厌氧生物处理法 特定微生物处理法 废水的微生物脱氮除磷 有机固体废弃物的微生物处理 大气污染物的微生物处理
吸附作用 分解和氧化作用 具有较长的食物链 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
液化阶段: 高分子被微生物释放的胞外酶分解 为有机小分子,以便它们进入细胞 产氢产乙酸:小分子有机物在胞内被产酸菌转化 成乙酸、H2、CO2 产甲烷阶段:乙酸、二氧化碳、氢气转化为甲烷
水解细菌是一些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异氧微 生物,它为兼性厌氧微生物及少数厌氧菌; 产乙酸是由芽孢杆菌属、微球菌以及假单胞 菌属等等完成的; 产甲烷主要是有甲烷杆菌、甲烷短杆菌、甲 烷球菌完成的,这些菌的增殖缓慢,且对 pH极端敏感(最适pH为6.5-7.8),是需要 重点关注的对象。
氧化塘是一种大面积、 敞开式的污水处理系统; 氧化塘中主要由细菌对 有机物进行降解; 藻类利用细菌的分解产 物生长,同时通过光合 作用向细菌供氧(空气 溶氧是辅助性的);
发热阶段:中温好氧细菌和真菌利用最易分解 的基质,产热升温; 高温阶段:嗜热菌分解纤维素和半纤维素; 50°C,嗜热真菌、放线 °C,仅放线 °C,微生物死亡或休眠 降温和腐熟阶段( 40 °C ):中温微生物又占 优势,需考虑保存腐殖质和N源。
适用于微生物处理法的固体废弃物 1. 农业废弃物 2. 城市垃圾中的有机物 3. 城市污水处理厂产生的干污泥
存在形式:微生物积聚成絮状物(活性污泥) 曝气时悬浮,静置时沉AG九游会淀。 生物类型:
细菌:主要的降解者,包括动胶菌、假单胞菌、 杆菌、球菌等; 真菌:和细菌一起,位于食物链的最底层; 原生动物、后生动物:位于食物链上层,捕食游 离细菌,造成选择压力,澄清水体。
微生物多样性高 生物膜各段的微生物类群不同 生物膜中的食物链较长 单位处理能力大
具有物理、化学和 生物的综合效力; 主要是依靠细菌的 分解和转化作用; 而植物起着供氧和 消耗营养的作用。
问题——在生物净化中得到的富含营养 物质的污泥或藻类如何处理? 解决方案之一
聚磷菌在好氧条件下大量吸收磷酸盐合成多 聚磷酸盐颗粒(异染颗粒),在厌氧时又能 释放磷酸盐于体外。 通过创造厌氧、缺氧和好氧环境,使菌类先 厌氧放磷,再好氧贮磷,最后通过排泥从污 水中去除磷素。
利用特定微生物生理类群的处理:光合细菌 利用自然生态系统的处理:土地处理净化法 利用固定化微生物或其酶处理
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引发藻类“水华” (Bloom),产生毒素,使水体严重缺氧; 大量藻类遗体的积累会使湖、河退化为沼泽; 增加水处理成本(如自来水净化); 化合态氮、磷的积累对人和动物具有毒性。
培养基(污水的预处理):注意C、N、P三 者的比例关系,可能需要补充营养元素; 溶氧(曝气):曝气方法有鼓风曝气、机械 曝气、自吸式射流曝气、纯氧曝气等,曝气 应充分,提高曝气效率的方法包括多点进水、 完全混合曝气、递减曝气等; 温度:30-35º C最佳,实际为15-30º C; pH:6.5—8.5,适于细菌生长。
碳源浓度:有机物浓度越高越好; 溶氧:厌氧池(0.2mg/L)、好氧池(3-4mg/L) 硝酸盐:干扰厌氧放磷; 温度:积磷菌本身对温度不敏感; pH:中性或弱碱性
A段 沉淀池 B段曝气池 B段 清水 沉淀池 剩余污泥 回流污泥 剩余污泥 回流污泥
- 2025/07/26植物和微生物共同生活在土壤环境中
- 2025/07/26微生物活性快速检测
- 2025/07/26通化湖泊河道水质调控型微生物环境修复剂
- 2025/07/26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docx
- 2025/07/264-2生物净化的原理及其应用-课件【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