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10号台风“白鹿”(热带风暴级,英文名:Bailu),于8月3日上午在日本东京东南偏南方向294公里、日本冲绳县那霸市东北偏东方向1494公里洋面上生成,中心风力8级(18米/秒),中心气压996hPa。
预计8月3日14时至4日14时,西北地区中东部、华北北部、华南东部等地的部分地区将有8级以上雷暴大风或冰雹天气,其中,甘肃中部、福建东南部、广东中部等地的部分地区将有10级以上雷暴大风。预计,强对流的主要影响时段为今天午后至夜间。
预计,8月3日14时至4日14时,黑龙江东北部、吉林东南部、辽宁东北部、青海东部、甘肃中部、陕西北部、宁夏北部、山西中北部、河北西部、广西东部和南部、广东、云南西部、西藏东南部、台湾岛等地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其中,内蒙古河套地区、青海东部、甘肃中部、宁夏北部、河北西部、福建东南部、云南西部、广西东部、广东北部和中东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暴雨,广西东部、广东西北部和东部沿海等地局地特大暴雨(250~320毫米)。上述部分地区伴有短时强降水(最大小时降雨量20~50毫米,局地可超过80毫米),局地有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今天白天到夜间,漳州、厦门、泉州和莆田四市的部分有暴雨,局部大暴雨;其余地区局部有暴雨。24小时累计雨量50~120毫米,局部230毫米。雷雨时局地伴有短时强降水、7~10级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根据省气象台降雨数值预报,预计,08月03日09时至08月04日09时,以下区域可能出现山洪灾害风险:龙海区、云霄县、漳浦县、诏安县、东山县、平和县可能发生山洪灾害(蓝色预警)。其它地区也可能因局地短历时强降水引发山洪灾害,请各地注意做好实时监测、防汛预警和转移避险等防范工作。
8月2日,广东省应急管理厅、气象局、水利厅、住房城乡建设厅、交通运输厅、文旅厅发布提醒:3-5日,广东南部将出现暴雨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珠三角中北部和粤北有大雨到暴雨局部大暴雨,局地伴有7-8级雷雨大风。请密切关注当地预警信息,及时做好防御。
提防低洼地带、车库、地铁隧道、下沉立交等内涝风险,避免涉水触电和井盖坠落。
住在崖边、山边、坡边、水边的居民需防范地质灾害,警惕山洪和中小河流洪水。密切监视降雨情况,强化水利工程巡查。
谨慎参与涉水高风险项目,不要前往未开发开放、不具备安全条件的河床、网红点、泄洪区域等危险区域游玩、徒步或露营。
根据气象部门消息,近期广东省中南部有中到强雷雨局部大暴雨,对铁路运输秩序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为确保旅客列车运行安全,广铁集团根据降雨影响范围,将对京广铁路部分列车采取停运措施,部分列车也将出现不同程度晚点,由此带来的不便,铁路部门敬请广大旅客谅解。
8月2日计划停运京广铁路普速列车8列,8月3日计划停运京广铁路普速列车17列。具体停运车次请在12306网站(App)查询。
预计,3-5日广东降水趋于明显,雷雨时局地伴有7-8级短时大风,其中广东南部市县有暴雨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珠三角中北部和粤北市县有大雨到暴雨局部大暴雨的降水过程。
3-4日,珠江口东侧和粤东市县有暴雨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珠三角中北部、粤北偏南和粤西市县有大雨到暴雨局部大暴雨,其余市县有中(雷)雨局部暴雨。最高气温:雷州半岛介于33~35℃,其余大部市县介于28~32℃。
5日,珠三角中北部、韶关、清远、粤西、珠江口两侧市县大雨到暴雨局部大暴雨,其余市县有(雷)阵雨局部暴雨。最高气温:雷州半岛介于33~35℃,其余大部市县介于29~32℃。
今年第10号台风白鹿生成,与9号台风罗莎再次形成双台风共舞,新台风胚胎94W生成,95W也生成了,这11号台风杨柳,12号台风玲玲也来了?
对于9号台风罗莎,10号台风白鹿,它们往日本而去,对我国没有什么影响。但需要注意的是,8号台风竹节草的残余还在继续活动,并且再次预警进入黄海区域,从发展趋势来看,它也算是“老油条”了,难道还要再次复活一次?要是这样的话,这的确是少见。
但从环流情况来看,也还是存在一点,所以,在继续对懂我国江苏等地的降雨活动,强度的话,在减弱,而进入黄海之后,虽然也有趋势活动,但整体看起来支持不久了,所以,应该不会继续发展。
而对于11号台风杨柳的问题,是94W台风胚胎吗?这个台风胚胎现阶段不强,风速为15KT,相当于7.5m/s,依照EC的数据来看,这个台风胚胎一直保持偏西移动,但预计很难增强出来,低压一直不断发展,往菲东部方向靠近,然后减弱消失。
而依照GFS的情况来看,相对来说,认为有台风趋势,但相对来说,时间有点遥远。只能说,有可能发展出今年11号台风杨柳,12号台风玲玲。所以,大家不要看到西北太平洋区域的“台风线”非常密集,就觉得台风很多,这变化的空间还很大,继续观察为主。
为扎实做好防汛抗旱,积极应对灾害天气,抓好灾后生产恢复,降低水生动物疫病发生和传播风险,保障水产品安全供给,现研究提出汛期和干旱期间水产养殖防灾减灾技术指引,供各地参考使用。
1.水位上升。强降雨往往伴随大风,直接造成了很多池塘水位急剧上升,甚至造成有些池塘水位与堤坝持平,溢塘的风险加大。如不及时处理,可能会造成池塘围栏设施、池埂损坏甚至坍塌。
2.水温变化。大量雨水进入池塘,直接造成池塘水温下降,使养殖品种产生应激反应。如果强降雨后紧接着是晴天,水温又会迅速上升,对养殖品种造成二次应激。
3.pH下降。雨水一般是弱酸性的,瞬时大量降雨会造成水体pH骤然下降,有的甚至下降幅度超过1.5。另外,连续强降雨天气,光合作用下降,藻类大量死亡,也会导致pH下降。
4.溶氧下降。连续强降雨会导致池塘底层溶氧偏低。一方面水体光合作用变差,引起池塘水体藻相、菌相失衡,藻类大量死亡甚至倒藻;另一方面池塘底部耗AG九游会氧增加,池底的残饵、动植物尸体等有害物质泛起,生物耗氧量上升,加剧了池塘缺氧状态。
5.盐度下降。短时间的大量降雨,将导致海水养殖水体的盐度急剧下降,对养殖生物的生存造成严重的威胁,会导致养殖动物应激行为异常甚至死亡。
6.摄食下降。由于突然的大量降雨,会导致很多池塘出现水浑问题,池底耗氧增加,水体溶氧下降,池塘各种有毒有害物质加速释放,各种水质指标出现异常,养殖动物产生较强应激,摄食下降。
1.关注气象预警,做好防汛准备。加强防汛抗灾意识,密切关注气象、水文部门发布的预报预警信息,科学做好防汛准备。配备必要救生衣、抽水泵等防汛物资,全面排查疏通养殖场区内外的排水沟渠,加高加固堤坝。位于易发生山洪、泥石流、内涝等高风险区域的养殖场,务必制定紧急撤离预案,必要时提前出售或转移存塘养殖产品,减少灾害损失。养殖网箱要预防洪水冲击,采取加固措施,及时清理浮游生物;涨水时要及时将网箱移到水质好、远离泄洪道的地方;退水时要及时将网箱移离岸边,防止搁浅。
2.海水养殖池塘及时排淡,防止雨水倒灌。一是降雨前先将原池水排掉约1/3后立即加到最高水位;二是检查池塘周围是否有陆地雨水进入池塘的通道,防止大量雨水进入池塘;三是强降雨时及时打开上层排淡闸板和排淡管道,将表层低盐度水从上部溢出,保证池水上下层盐度基本一致,防止因上下层水比重不同造成的池水分层,使上层富氧水不能通过垂直对流传到底层,导致池底缺氧及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含量增加。
3.及时增氧。正常情况下通过日常换水的方法可基本保证池水溶氧量,但夏季常因天气闷热、气压低、降雨频等原因,海水的自然溶氧量下降,单靠正常换水已不能有效保证养殖水体溶氧,还要采取以下增氧措施:
(1)机械增氧。有增氧机和微孔增氧设备要及时开机增氧。开机时间一般选在夜间,此时开机除起增氧作用外,还有助于降低水温。另外,强降雨排淡后也要开机,此时开机主要是为了加大池水上下层交换力度,防止池水分层。
(3)人工增氧。无机械增氧设备的也可人工摇小舢板船搅动池水,尽量使池水充分活动起来。池水溶解氧要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即使在强降雨后的短时间内底层水溶解氧也不能低于3毫克/升。
4.及时修复养殖设施。对于损失轻微的水产养殖区,要对养殖设施、池塘堤坝、稻田养殖田埂等进行全面加固修复;对被淹没的池塘及稻田养殖区,水位一旦回落,要抓紧抢修养殖设施,为补放苗种做准备。对生产设施毁坏严重的养殖水体,首先判断养殖水体剩余水产品的数量,然后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剩余养殖水产品的逃逸(如用2~3层拦网拦住养殖设施被毁坏的地方),洪水彻底退去后再进一步修复。对无法修复的要进行捕捞,达到上市规格的水产品及时上市销售,不够上市规格的转移到安全池塘或网箱中暂养,等水位回落后放养,减少受灾损失。对于池塘精养区,要及时整修进排水系统。与外河水位差较高的池塘,应回水减少水位差,防止逃鱼;其次要及时检查修补进排水口,防止渗漏,以防养殖品种再次逃逸。
5.适时补放水产苗种。认真做好受灾渔业水域剩余养殖品种调查,科学评估灾后养殖水域内现存养殖品种的数量,以便做好消毒免疫、苗种补放和后期的饲养管理。一般可采用拉网检查,也可根据摄食情况来估算存塘量。对于存塘量的估算,每次投饲后2小时检查摄食情况,以基本吃完为宜,再根据投喂量的3%~4%,推算出存塘量。苗种补放根据当地养殖习惯及苗种存量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品种,可以通过回捕、调剂、秋季繁殖等方式解决苗种问题。在苗种补放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水产苗种的质量问题,杜绝购进病苗、伤苗、弱质苗、假苗。
6.防止疫病发生。及时打捞死鱼,迅速进行无害化处理,切忌将死鱼随便乱扔。无害化处理措施包括深埋、焚烧等,其中以生石灰消毒处理后再深埋1米以上较为常用,具体可参见行业标准《病死水生动物及病害水生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规范》(SC/T 7015-2022)。强化渔业公共卫生与健康管理的意识,坚持对打捞死鱼的工具、器皿、人员进行消毒处理,防止疫病发生。坚持早晚巡塘,观察水质变化及养殖对象有无浮头、发病等现象,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同时,因强降雨后的养殖环境突变,易造成养殖对象产生应激反应,抗病能力降低,要做好科学投饲,提高鱼体免疫力。同时,加大水生动植物疾病测报和水生动物疫病监测力度,一旦发现疫情,应通过规定程序及时上报,做好应急处置。
1.养殖水体减小。长期干旱致使湖泊、水库、池塘等水位持续下降,直接导致养殖水体减少,部分区域甚至出现池塘干涸,养殖品种受旱死亡。少水或缺水还导致苗种无法繁殖或者无法投放,影响渔业正常生产。
2.水质下降。干旱时水体质量下降,严重的可直接导致养殖品种大批死亡。此外,水体较小时温度偏高,温度变化幅度增大,水质调控难度加大,水体缺氧严重,遇上闷热高温天气,容易导致缺氧泛塘,造成养殖品种大量死亡;在高温季节,水质下降,容易造成各种疫病的发生、蔓延。
3.影响水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干旱导致水源、池塘、滩涂等地的水生植被减少,部分养殖品种对水生植物依赖性较高,如虾蟹等,干旱则影响虾蟹正常蜕壳和鱼类生长,降低水体生产能力。
1.注意旱情预报,做好防旱准备。密切注意气象部门的旱情预报,做好充分、必要的抗旱物资准备,以抵御旱情。
2.保障养殖用水。水产养殖生产单位应及时增设供水设施,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保障养殖用水。
3.加强水质管理。减少施肥和饵料的投喂量,及时清除残饵、杂物,保持水质良好。定期施用含氯石灰,既可调节水质、又可杀灭病原菌。适当采用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及底质。干旱时期为防止鱼虾蟹浮头甚至“泛塘”,应进行增氧,确保鱼虾蟹养殖安全。
4.加强巡塘管理。在干旱期间应坚持早晚巡塘,加强日常管理,密切观察养殖品种的摄食情况和行为变化,特别注意观察黎明前鱼虾蟹的活动情况,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应对。
5.及时补投苗种。干旱期间应做好补投苗种的准备工作,待旱情缓解后,适时补投大规格苗种,最大限度地满足灾后的生产需要,将干旱对渔业生产的影响降到最低。
6.及时销售。水量减少,养殖密度增大,容易造成缺氧浮头,甚至死亡。应及时将达上市规格的水产品捕捞上市,减少载鱼量,缓解溶氧压力,确保未达上市规格的养殖品种安全度旱。
7.加强病害防控。增加巡塘频次,注意观察养殖水产品的活动和摄食情况,发现异常现象及时进行检查和相应的治疗。
来源:中国天气网、中央气象台、福建气象、广东天气、南方都市报、环球科学猫等,转载请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上海阿婆捡到黑人弃婴,坚持供其读大学,拆迁后还分给他1套房,24年后,现状让人唏嘘感慨
被收39%高关税 瑞士联邦主席:特朗普在最后通线岁男孩哭诉被冤枉跳楼坠亡 物业及3个孩子被判赔60万
被收39%高关税 瑞士联邦主席:特朗普在最后通线岁男孩哭诉被冤枉跳楼坠亡 物业及3个孩子被判赔60万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
- 2025/08/05阴道微生态失衡怎么办
- 2025/08/05台风“白鹿”已生成!暴雨、强对流!双台风
- 2025/08/052025年中国口腔益生菌行业市场深度调查
- 2025/08/04微生物细胞代谢与环境适应调控研究进展do
- 2025/08/04新型敷料可有效治疗糖尿病创面感染并促进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