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范围内,人工智能(AI)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在为各行各业带来深刻变革。近日,上海交通大学李金金教授领导的科研团队成功研发出一款名为“ManuDrive”的小样本AI工业自动控制系统,标志着中国在工业发酵领域的技术创新迈出了重要一步。通过将时间维度引入到复杂的生物发酵过程中,ManuDrive实现了AI动态调控,显著提升了工业发酵的效率和产量。
在传统的工业发酵过程中,时间是影响微生物生长和发酵质量的关键因素。微生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表现差异显著,直接关系到发酵的成败。以往,工程师们需要依据多年积累的经验,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手动调控,这不仅耗时耗力,还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而ManuDrive的问世,正是要打破这一传统模式,利用AI技术实现更加科学和高效的发酵调控。
李金金教授表示,ManuDrive通过将“时间维度”融入工业控制,成功解决了生物发酵过程中的实时预测与精准调控的国际难题。这一系统能够在发酵周期内,动态生成未来每一个时刻的最佳操作方案。例如,在抗生素发酵的7天周期中,当发酵进行到第20小时时,ManuDrive就能提前生成从第21小时到第150小时的完整发酵操作方案。
这种精准的预测能力,不仅提升了发酵的效率,也降低了生产过程中的波动,确保了生产的稳定性。通过AI的自动调控,工程师们不再需要手动干预每个小时的发酵过程,极大提高了调控效率。
ManuDrive还具备持续迭代的优势。通过在生产过程中收集到的高质量数据,AI能够不断进行反馈和优化,形成良性循环,持续提升发酵产量。这一过程不仅改变了以往依赖经验的“试错模式”,还推动了整个生物制造行业向数据驱动的“智能模式”转型。
与主流AI大模型需要大量GPU资源的高耗能模式不同,ManuDrive凭借其创新算法架构,仅需十几张GPU卡,并且使用传统AI模型中5%的数据量,就能实现连续、精准的推理预测。这一突破不仅显著降低了企业在算力资源上的资金投入,还大幅减少了智能化改造的成本,使得中小型企业也能以低成本部署高效的“AI工业大脑”。
在国产化适配方面,ManuDrive深度兼容国产算力服务器,从硬件底层到算法框架实现全链路自主可控。该系统充分利用国产算力设备的性能优势,摆脱了对进口算力设备的依赖,有效规避了技术封锁风险。这种轻量化的部署方式,使得企业在建设和维护算力基础设施方面的压力大幅减轻,加速了智能化转型的进程。
随着AI技术与生物制造的深度融合,ManuDrive的成功应用为生物发酵行业的未来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前景。李金金教授强调,这不仅是一次技术的创新,更是一场意义深远的技术革命。通过智能化、数据驱动的方式,发酵生产将不再依赖经验,而是依托科学的数据分析与预测,推动整个行业的转型升级。
综上所述,上海交通大学的ManuDrive系统为工业发酵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通过AI的动态调控,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也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未来,随着更多创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我们有理由相信,生物制造行业将迎来更加智能化和高效的发展新时代。返回搜九游会股份有限公司狐,查看更多
- 2025/07/17种出更香更绿的好茶(科技瞭望)
- 2025/07/17白酒市场生变!茅台1935价格跌破千元五
- 2025/07/17土葬比火葬更有环保优势因为尸体埋进土壤几
- 2025/07/17什么是生物酶净化技术
- 2025/07/17生物净化的原理及其应用教学内容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