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举办全国检验检测认证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大会 暨第五届检验检测认证职业教育高峰论坛的通知(第二轮)
第二十一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BCEIA2025) 报展征文通知
庄松林院士团队:用 AI 重写光学仪器的“底层代码”——访上海理工大学庄松林院士
打赢蓝天保卫战,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明确要求,到2020年,我国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比2015年下降15%以上,PM2.5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浓度比2015年下降18%以上,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0%。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改善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打赢蓝天保卫战,发挥科学技术在大气污染防治中的支撑作用,推广先进适用的污染防治技术和装备,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由我会主办的“第二十三届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污染防治技术研讨会”定于2019年4月18日至19日在河北省唐山市召开。现将会议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联办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华北电力大学、河北省环境科学学会
召集单位:国电科学技术研究院/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
分会场主席:朱法华教授级高工,闫克平教授,高翔教授,王书肖教授,赵毅教授,王强教授,张军营教授
征文及研讨的主要议题:煤炭清洁燃烧技术;颗粒物污染控制与技术;氮氧化物污染控制与技术;硫化物污染控制与技术;重金属污染控制与技术;烟气多污染物高效协同控制及超低排放技术;低温脱硝催化剂研制、再生及失效催化剂安全处置技术;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及转化;二氧化碳存储等。
召集单位: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北京科技大学/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
分会场主席:李俊华教授,朱廷钰研究员,岑超平研究员,邢奕教授,晏乃强教授
征文及研讨的主要议题:钢铁、水泥、焦化、玻璃、陶瓷、有色、石化等行业烟AG九游会官方平台气颗粒物、氮氧化物、硫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及控制技术;烟气重金属、二噁英、可凝结颗粒物和三氧化硫等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技术;烟气挥发性有机物高效协同控制技术;砖瓦、石棉、铝型材等行业大气污染物减排技术;非电行业烟气治理环保标准、政策、清洁生产技术;有色金属烟气重金属污染(汞、铅、砷等)排放特征与综合及回收技术。
召集单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生态环境部机动车排污监控中心/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四川大学
征文及研讨的主要议题:国内外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机动车尾气排放控制政策与趋势;汽、柴油车尾气净化催化技术及关键材料;汽车VOCs控制技术与关键材料;机动车排放污染物源解析及对大气PM2.5、NOX的贡献。
征文及研讨的主要议题:VOCs监测方法和技术;重点行业VOCs 排放特征;VOCs与大气雾霾、臭氧的形成;VOCs 污染防治规划与政策;工业VOCs治理新技术与材料;室内低浓度VOCs的防控;重点行业VOCs 治理案例。
召集单位: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征文及研讨的主要议题:空气质量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建设与颗粒物源解析;环境空气VOCs在线监测技术体系与质控管理;大气网格化监测;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能力建设;工业园区立体监测技术;新型VOCs在线监测技术(PTR-MS等);基于VOCs业务化监测数据的臭氧成因分析;环境监测大数据的创新技术与应用;区域空气污染传输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智能化空气质量监测异常数据诊断和识别技术等。
召集单位:清华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国家环境保护城市大气复合污染成因与防治重点实验室/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征文及研讨的主要议题:PM2.5监测与源解析技术;气溶胶的形成机制与环境效应;臭氧生成控制机制及其时空演化特征;臭氧分析测试及来源解析;化学转化机制对臭氧生成的影响;VOCs-NOx协同控制机理;大气臭氧的监测网络及防控对策;臭氧防控的技术和管理。
征文及研讨的主要议题:区域大气污染与边界层过程的观测系统及机理解析研究;地理环境动力、热力效应导致的山谷风环流、海陆风环流、城市热岛环流及其相互作用,形成的复杂环流系统和大气边界层结构及其循环叠加污染过程;区域大气污染过程的季节变化与边界层过程的关系;区域大气污染与多尺度大气环流、边界层过程的关系;区域大气边界层过程与气溶胶反馈机制;区域大气重污染形成的天气类型等都是该分会场研究的重点。
征文及研讨的主要议题:国内外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协作机制与经验,区域大气环境管理政策体系,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效果评估,重点区域大气污染传输机制,区域大气污染精细化管理与调控。
召集单位:国家环境保护恶臭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大学,湖南大学,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征文及研讨的主要议题:高效降解菌种的筛选和应用;新型生物填料开发;新型废气生物反应器的开发;新型大气污染物生物净化技术;废气生物净化装置的长期运行性能与稳定性调控;废气生物净化装置的运行模拟技术;典型废气生物净化工程案例。
2.拟邀请两院院士和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就清洁煤技术、大气污染防治技术、工程应用、典型案例、运营管理等内容做主旨报告。
对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国家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中心、高薪技术企业等大气污染治理、监测等技术持有单位,宣传推介创新科技成果、分享典型工程案例和开展项目对接浅谈。成果转化专场也将征集企业对创新技术的需求,进行对接洽谈交流。
钢铁行业是我国未来一段时间内大气质量改善的关键和难点之一,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和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推动钢铁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要求,促进钢铁行业绿色转型升级,会议期间将安排钢铁行业超低排放高级研修班,邀请专家学者就钢铁行业多污染物、全过程、超低排放控制等内容及进行讲解,让参会者系统了解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相关科技知识以及技术前沿。
高级研修班设置人数50人,报满截止。所有成绩合格学员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颁发《环境保护专业技术培训证书》,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网站开设查询服务。报名学员报到时请提交近期蓝底免冠彩色标准证件照1寸2张,身份证(正反面)复印件A4纸1张,学历证书或初级以上职称证书复印件A4纸1张。
会议期间将举办大气环境监测及治理新技术、新产品与新仪器成果展示活动,推广优秀环保技术和成功经验。
会议服务费:科研、教职人员1800元/人,学生持有效证件1200元/人;企业代表2800元/人。住宿统一安排费用自理。
1.论文摘要不超过500字,全文不超过5000字,论文文件格式为word文档。具体要素包括:论文题目、作者姓名、工作单位、论文摘要、关键词、正文、主要参考文献等。
3.会前将印刷论文集作为会议资料,请提交论文人员将电子版论文全文至信箱。论文截止日期:2019年3月20日,组委会将组织专家委员认真评审。
安太成、伯 鑫、曹军骥、岑超平、陈 璐、陈建民 陈进生、陈良富、陈龙飞、陈敏东、陈文韬、陈耀强
AG九游会官方平台葛茂发、宫正宇、巩金龙、郭 耘、郭 海、郝郑平 何 洪、胡 非、胡 敏、黄海保、黄少斌、黄张根 江 霞、金永龙、雷 宇、李 莉、李彩亭、李登新 李海龙、李健军、李俊华、李水清、李振国、林金泰 刘 恢、刘 欢、刘昌俊、刘红年、刘立成、刘树华
柳建设、楼晟荣、栾志强、吕小明、马春元、马永亮 毛洪钧、梅 毅、苗世光、莫 华、宁 平、牛金海 潘月鹏、彭 林、彭仲仁、瞿 赞、上官文峰、邵 敏
唐幸福、田贺忠、汪黎东、王 灿、王 琳、王 强 王 涛、王 岩、王 震、王定勇、王家德、王书肖 王体健、王喜全、王小明、王新春、王新明、王学军 王跃思、王自发、魏凤玉、吴 烨、吴忠标、武雪芳 席劲瑛、向晓东、肖益鸿、谢邵东、邢 奕、修光利 徐明厚、薛文博、闫克平、严志军、晏乃强、燕 丽 杨 新、杨 恂、杨春平、杨金田、杨林军、杨向光 姚 强、姚 群、要茂盛、叶代启、尹海滨、尹华强 张 凡、张金良、张军营、张庆华、张润铎、张永生 张元勋、张韫宏、张长斌、张忠莲、张昭良、章炎麟赵 明、赵 毅、赵云昆、赵 震、赵永椿、郑君瑜 仲兆祥、周 振、朱 彤、朱 跃、朱爱民、朱法华 朱天乐、朱廷钰、朱维群、朱永法、竹 涛
- 2025/07/16无锡一家公司进行股权转让原投资方退出!
- 2025/07/16抢滩抗衰新赛道!血浆置换技术“改写衰老时
- 2025/07/16【科技日报】鹿科动物肠道微生物组数据库建
- 2025/07/16微生物环境治理在实际应用中会遇到的挑战
- 2025/07/16水质生物净化技术探究洞察研究